极目新闻记者 周丹“雪糕刺客”引发热议后,人们开端发现,埋伏在身边的“刺客”不仅仅是雪糕,他们晒出了自己购物时遇到的各式“刺客”

极目新闻记者 周丹<\/p>

“雪糕刺客”引发热议后,人们开端发现,埋伏在身边的“刺客”不仅仅是雪糕,他们晒出了自己购物时遇到的各式“刺客”

极目新闻记者 周丹<\/p>

“雪糕刺客”引发热议后,人们开端发现,埋伏在身边的“刺客”不仅仅是雪糕,他们晒出了自己购物时遇到的各式“刺客”:生果刺客、话梅刺客、软糖刺客、卤味刺客……<\/p>

为了躲开这些不经意的“温顺一刺”,顾客们也开端相互“取经”、交流对策,用直接回绝、清晰说出预算等方法,企图向各类“刺客”说不!<\/p>

据了解,7月1日起,国家商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《明码标价和制止价格诈骗规则》开端实施。该规则要求,不标明或许显着弱化标明对顾客或许其他经营者晦气的价格条件,拐骗顾客或许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买卖,归于价格诈骗行为。<\/p>

市民吐槽看错价签多花钱<\/strong><\/p>

武汉市民朱女士介绍,前不久,她带孩子经过武昌中北路一处卖软糖的铺子,孩子闹着要买糖,她容许了,服务员拿了一个装糖的一次性袋子,让其自行用夹子挑选需求的软糖。<\/p>

“这些软糖林林总总,被装在一个个通明的小格子里,挺美观的。”所以,朱女士每相同取了一些,“我扫了一眼价格,看到标的9.8元,想着也不贵。”<\/p>

没想到,称重买单的时分,才知道一袋软糖居然要100多元。<\/p>

“不是9.8元一斤吗?为什么这么贵?”在店员的指引下,朱女士这才细心看了价签,本来,价签上写的9.8元/50克,计量单位并非她习惯性了解的500克。<\/p>

碍于面子,朱女士终究买了单,往后不由得发朋友圈吐槽:“看来下次买东西,仍是要把眼睛睁大点。”<\/p>

在交际途径,相似的吐槽不在少数。<\/p>

此前,1600元/斤的话梅登上热搜。一位短视频博主称,自己买了两颗话梅,花了50多元。视频中,他表明,由于看不太清楚价签,问询店员话梅是否为160元/斤(500克),对方回应道,是160元/两(50克)。随后,博主问是否能够只买一个。在店员“两个起卖”的回复下,博主买了两颗话梅,共花费51.2元。<\/p>

网友们纷繁共享自己的相似阅历,大多是由于错看或漏看以克数称重,过错预估了零食的价格。<\/p>

记者看望散称食物“刺客”多<\/strong><\/p>

7月28日,极目新闻记者看望了武汉多家卖场和街边小店,发现的确有不少散称食物,单位是以50克、100克或250克为单位。<\/p>

在粮道街紫燕百味鸡,记者看到,价签表上,夫妻肺片、香辣鸡翅根、香辣鸭翅等等卤味,计量单位均为250克。<\/p>

价签表上计量单位为250克<\/i><\/p>

记者以顾客身份咨询,为何标明的是250克的价格,而不是500克。店员表明,一直以来都是这样标的,公司统一安排,假如想知道一斤的价格,能够直接问店员,店员会奉告。<\/p>

记者注意到,一位顾客买单后的购物小票上显现的夫妻肺片单价219.6元/千克。而价签表上显现的,夫妻肺片54.9元/250克。<\/p>

记者看到,周边其它几个卤味店,价格多以“斤”为计量单位。<\/p>

<\/p>

散称软糖、话梅的价签计量单位为50克<\/i><\/p>

随后,在中北路一家大型卖场及几处街边小铺,记者别离看到了以50克为计量单位的软糖、话梅,以100克为计量单位的巧克力等。<\/p>

除了“食物刺客”外,还有一些“饰品刺客”。<\/p>

前不久,一位顾客在交际途径吐槽,在商场逛街时,忘带扎头发的皮筋,顺手在饰品货摊上拿了个发夹就买单了,成果花了99元。“真是越想越气愤,由于发夹都是一排一排挂在墙上,没有看到显着的价签,结完账感觉这几天的砖白搬了。”<\/p>

专家主张发现“被刺”可及时投诉<\/strong><\/p>

那么,为何一再有相似“刺客”呈现,刺伤顾客的钱包呢?<\/p>

记者看望发现,“刺客”呈现的主要原因,是由于部分商家没有明码标价或标价含糊,特别以散装称重食物类商家为主。<\/p>

陈欣(化名)曾在汉街做了一段时间糖块生意,她介绍,她也是看其它同行用相似的标价,自己仿效的。50g的计量单位前期用于卖茶叶和滋补品,比方花茶、虫草等,后来被零食物类拿来运用,“50g的零食量很少”,并且相较于前面的价格,一些商家成心把50g写得很小,不容易被关注到,有的顾客乃至把50g的“g”看成了“0”,误以为是一斤(500g),不知不觉就被套路了。<\/p>

“现在只需贵一点的散称食物,都会以50g/100g计重,构成看上去单价更低的幻觉。”陈欣表明, 食物类的包装分为散装和预包装,一般来说,散装的单价会更高,由于它没有构成规模化,再加上对分量欠好预估,种种要素叠加,形成散装零食的单价水涨船高,但这种做法也的确引起了部分顾客的不满,她也曾遇到过顾客发现本相后,直接留下产品离去,挑选不买。<\/p>

在网上,也有网友针对各种“刺客”给出了一些主张:下手前先看清楚价格,买完从头核对价签是否精确;或许直接告知店员自己的预算,让其依据预算合理匹配产品;假如现已“被刺”,不必碍于面子硬着头皮买单,关于超出预算的部分,直接抛弃。<\/p>

中国食物工业分析师朱丹蓬表明,线下途径更依靠口碑和回头客,更应该重视价格管理。关于一些虚标价格、价格含糊,或是经过其他方法引导人群进行消费和购买的品牌,顾客能够向商场监管部门反映。<\/p>

极目新闻记者整理发现,7月1日起,国家商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《明码标价和制止价格诈骗规则》开端实施。该规则要求,不标明或许显着弱化标明对顾客或许其他经营者晦气的价格条件,拐骗顾客或许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买卖,归于价格诈骗行为。<\/p>

(来历:极目新闻)<\/p><\/div>